一提起李登辉这个名字,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我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,此人是个冥顽不化的独派分子,近年来被频传“死讯”,可惜一直没有被病魔战胜。
但是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位李登辉,却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学家,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,毫不夸张地说是桃李满天下,他的学生有很多是各条战线的精英,学生中担任大学校长的就有26人。
李登辉是复旦大学早期的校长,复旦大学是出大师、出人才的地方。
1905年,于右任、邵力子等人拥戴著名教育家马相伯担任复旦公学的校长,复旦公学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,李登辉是复旦大学的第三任校长。
李登辉,字腾飞,福建同安人,出生于美丽的爪哇岛(今印尼),他的祖上是华人,漂洋过海到印尼谋生,他是印尼第七代华裔,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。
李登辉虽然身穿洋装,但心系祖国,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,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忧心忡忡,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。
在美国留学期间,他深深感知了美国科技教育的先进,为中国的落后教育现状而辗转反侧。
1905年,李登辉毅然放弃了美国和印尼的优裕生活,踏上了中国的土地,他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。
李登辉到上海的时候,复旦大学刚刚筹建,邵力子久闻他的大名,立刻复聘请他为复旦公学的教务长,同时兼学校的英文、法文和德文等科目的授课老师。
学校创建不久,校园即被占用,校址没有着落,处于停办状态。
1913年,学校重新开学,但由于宋教仁被刺,国民党兴兵讨伐袁世凯,局势陷入动乱,学校经费又没有了来源。
此刻李登辉已经出任校长,学校经费严重短缺,连买粉笔的钱都没有了。这时候好友建议李登辉到国内另外一所名校当校长,薪水是复旦的两倍。
但李登辉想都没想就拒绝了,他说:"我是校长,是一军主帅,军队到了生死关头,主帅怎么能临阵脱逃,那样会一辈子良心不安。"
李登辉在学校教职员工的会议上说出了一段掷地有声的话:"国家现在有难,不能提供支持,我们自己办,把复旦变成私立学校。但复旦身份不管怎么变,我们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初衷不变,有我在就有复旦在。"
于是李校长毅然决定留下,跟学校共存亡。
李登辉并没有坐以待毙,他顶着凛冽的寒风,星夜启程去了南洋,以复旦大学校长的身份赴南洋各地向华侨募捐。
南洋的侨胞景慕李先生盛名,被他的拳拳爱国心所感动,纷纷动员自己的子弟去复旦上学,所以他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在南洋募得巨资。
次年春暖花开的时候,李登辉满载而归回到上海,回国后马不停蹄就开始在江湾购地 ,重新选择校址。
1920年,李登辉克服重重困难,在上海购得土地七十余亩,经过规划在第二年动工建设。
到了1922年,学校初具规模,当即迁往江湾(就是现在的校址),开始上课。
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,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上海,复旦大学不得不搬到徐家汇,李登辉校长召集全校师生开声讨大会,并在校内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,开始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。在李登辉的组织、支持下,复旦学子三次赴南京请愿,敦促国府抗日。有一百多名复旦学子甚至加入了十九路军,从事宣传、后勤等抗敌辅助工作。
全面抗战期间,复旦大学其中一部分西迁到大后方重庆,在北碚黄桷树建校。
这时候很多师生因各种因素无法同行,李登辉先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就在1931年年初,他刚刚失去了自己的爱人海伦·汤佩琳,她去往天国寻找他们的四个早已夭折的孩子了,当国难家难一起向他袭来,让他无法承受。
复旦大学的员工都知道李登辉对妻子的感情,他们是真正的恩爱夫妻。
当初李登辉刚回到上海时,连华语都讲不好,当时才19岁的牧师之女海伦·汤佩琳当了他的中文老师。
汤佩琳女士是在上海清心女学堂毕业的,国文基础非常好,在授课过程中,她与比自己大15岁的学生李登辉互生爱慕之心,不顾家人的反对走进教堂举行了婚礼。
李登辉先生担任复旦大学校长,自己的爱妻汤佩琳女士也提供了资金和物质上的帮助。
汤佩琳女士还曾担任学校财务监督,为学校的管理呕心沥血、废寝忘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李登辉对自己的爱妻非常怀念,感情至深,此后余生未再娶妻。
当时的李先生可以说是心力憔悴,万念俱灰。
国民政府要员也发来电报,希望他去重庆后方静养一段。
李登辉回电说,自己在危难时刻撇下自己的学生,就耽误了他们一生,良心会受到责难。
于是他毅然决然留在了上海复旦,坚持教学。
在日寇占领上海期间,他对外宣布自己将坚持"三不"原则:不与敌伪来往,不接受敌伪津贴,不得已时宁可停办。
1947年11月19日,李先生因脑溢血在上海逝世,享年七十五岁。
李登辉先生是复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,正是在他任内,复旦得以迅速发展,名扬海内外。
他在任时的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千千万万个精英,其中担任大学校长的至少有二十六人,这是一串闪亮的名字,他们是:
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、
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、
清华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、
安徽大学及浙江大学及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、
持志大学校长何世桢、
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及英士大学校长吴南轩、
四川大学校长黄季陆、
国立南宁师范学院院长黄华表、
大同大学校长曹惠群、
国立劳动大学及江南大学校长章渊若、
复旦大学校长章益、
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、
国立上海商学院院长裴复恒、
安徽大学及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端木恺、
北洋大学及青岛工学院及武汉测绘学院院长金通尹、
燕京大学副校长郭云观(正校长由美国人担任)、
岭南大学及暨南大学及中山大学正副校长陈序经、
西北农学院院长周伯敏、
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、
广西大学校长陈剑翛、
英士大学校长许绍棣、
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、
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俞大绂、
第五军医大学校长蔡翘、
陕西师范大学校长陈立人、
上海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巢庆临。
早些年你要是到复旦去,在复旦邯郸校区西南角校史馆的旁边,你会看到,在绿树掩映中坐落着一幢四角翘起的小楼,楼前伫立有一座石刻,上面刻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——"佩琳院",这也是复旦大学的校医院(现已被拆除原址重建了新的校医院)。
佩琳院隔着一片草坪与"登辉堂"(今相辉堂,原第一学生宿舍)遥相对望,纪念着李登辉与唐佩琳伉俪对复旦做出的不朽贡献。